期刊简介

               本刊创刊于1983年,由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办。本刊遵循面向临床、面向全国、面向基层、面向普及的办刊宗旨,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主要读者为全国二、三级医院的医师。除每期设有一个系统疾病专栏(包括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心血管、肾脏、免疫、遗传、代谢、内分泌等系统),此外还设综合报道、儿保、实验研究、临床病理(例)讨论、疑难病例分析、综述、讲座、临床经验点滴、误诊教训、临床用药、诊治技术等十余个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36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77/R

邮发代号: 4-42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儿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国际刊号:1000-3606
  • 国内刊号:31-137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临床儿科杂志2004年第2期文章
  •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寻求新的肿瘤监测指标,探索端粒酶活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评判酶活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TRAPElisaPCR方法对照研究10例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起病初及经全反式维甲酸等治疗诱导缓解后的端粒酶活性,并比较肿瘤负荷、年龄、治疗措施及缓解时间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同龄者相比,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具有明显增高的端粒酶活性;经治疗缓解后,患者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并几乎......

    作者:陈静;顾龙君;应大明;潘慈;姚慧玉;薛惠良;卞锦国;赵学军 刊期: 2004- 02

  • 早产儿贫血治疗中的铁支持疗法

    目的了解早产儿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评价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早产儿贫血过程中补充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应用EPO治疗的贫血早产儿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以EPO200IU/kg皮下注射,每周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琥珀酸亚铁20~25mg/(kg·d).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8周后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积、治疗有......

    作者:陈红武;黄铮;姚英民 刊期: 2004- 02

  • 抗凋亡因子Bcl-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抗凋亡因子Bcl-2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Bcl-2及VEGF的表达.结果Bcl-2及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中存在Bcl-2及VEGF高表达,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发展及疾病的预后有关.......

    作者:陶艳玲;邹典定;赵东赤 刊期: 2004- 02

  • 伴有纵隔淋巴结巨大病变的霍奇金病诊治分析

    目的加强对伴有纵隔淋巴结巨大病变霍奇金病(HD)的认识,改进治疗方法,提高缓解率(CR)和长期无病生存率(EFS).方法将43例HD分为伴纵隔淋巴结巨块病变组(巨块组)、伴纵隔淋巴结非巨块病变组(非巨块组)、无纵隔淋巴结病变组(无块组),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巨块组Ⅲ、Ⅳ期占85.7%,与非巨块组、无块组比较P......

    作者:陆凤娟;马伴吟 刊期: 2004- 02

  • 小儿慢性病贫血铁代谢与TNFα、IL-6的关系

    慢性病贫血(ACD)是在慢性炎症、肿瘤、感染和创伤等基础上伴发的一组轻到中度的贫血,是成人住院病人中常见的贫血.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但国内外小儿ACD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就小儿ACD时铁代谢状况,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水平,探讨它们在ACD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翟晓文;吴玥;陆凤娟 刊期: 2004- 02

  • 嗜血细胞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组织细胞系列异常增生性疾病.现对我院1999年3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18例患儿之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丁甫月;李晖 刊期: 2004- 02

  • 多学科协作在儿童实体瘤诊断治疗整体方案中作用探讨

    目的有效实施儿童实体瘤的诊断治疗计划,提高儿童实体瘤的疗效.方法建立由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学科为基本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小组,前瞻性设计诊断治疗方案,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充分合作,对65例儿童实体瘤病人按方案及时实施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步骤.结果肾母细胞瘤26例,神经母细胞瘤21例,Ⅲ~Ⅳ期其他实体瘤18例,共65例病儿均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并得到明确的分期或临床分组.65例中63例按时......

    作者:汤静燕;潘慈;徐敏;李玉华;张忠德;吴国华;薛惠良;陈静;顾龙君;王耀平 刊期: 2004- 02

  • 大剂量甲氨喋呤预防标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影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无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甲氨喋呤预防CNSL的作用已得到认可,但每次剂量多少、疗程多长,尚无明确定论[1].我院对标危ALL患儿获得诱导完全缓解(CR)后,连续3次用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早期强化后,每间隔3个月1次,共8次以预防CNSL,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原;钱江潮;王菊香;周海霞;阮积晨;章佳珠 刊期: 2004- 02

  • 脐血中造血细胞CD34+CD29+细胞含量对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白血病、再障、免疫缺陷病等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一个有效措施,而且提高造血干祖细胞(HSPC)在造血组织中的植入率是加快HSCT后造血重建的关键之一.目前已证实,在外周血移植中,CD29+细胞与粒细胞、血小板的恢复相关[1].我们通过对脐血CD29+细胞的检测,试图寻找其对脐血移植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如下.......

    作者:辜少玲;廖灿;吴韶清;陈劲松;许遵鹏;刘斌 刊期: 2004- 02

  •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

    为探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EPO)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贫血的疗效,对28例极低出生低体重儿予以rEPO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进华;李崇巍 刊期: 200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