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创刊于1983年,由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办。本刊遵循面向临床、面向全国、面向基层、面向普及的办刊宗旨,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主要读者为全国二、三级医院的医师。除每期设有一个系统疾病专栏(包括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心血管、肾脏、免疫、遗传、代谢、内分泌等系统),此外还设综合报道、儿保、实验研究、临床病理(例)讨论、疑难病例分析、综述、讲座、临床经验点滴、误诊教训、临床用药、诊治技术等十余个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36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77/R
邮发代号: 4-42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国际刊号:1000-3606
- 国内刊号:31-1377/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丙种球蛋白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及免疫学研究
为评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机理,比较26例IVIG治疗组和30例常规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IVIG治疗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4.0天±1.1天比5.2天±1.4天,5.4天±1......
作者:董琳;黄达枢;陈小芳;李昌崇 刊期: 2001- 02
-
早产儿血浆和红细胞中叶酸状况的初步观察
为了解早产儿出生时血浆和红细胞中叶酸状况,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8例早产儿在生后1天~2天及生后15天时血浆和红细胞中叶酸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早产儿出生时血浆和红细胞中叶酸浓度分别为(33.23±6.26)ng/ml和(612.16±172.06)ng/ml。出生15天时血浆叶酸水平有升高,而红细胞中叶酸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早产儿出生时血浆和红细胞中叶酸水平明显高于成人和一般儿童。......
作者:单海燕;张伟利;印勇 刊期: 2001- 02
-
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8例误诊分析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少见而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的第II噬菌体组金葡菌,此种菌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造成皮肤损伤。因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引起误诊。我科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SSSS32例,其中18例曾被误诊,误诊率高达56.25%。本文分析了误诊原因,进一步分析了易误诊的......
作者:姜嫒芳;孙东信;程颖 刊期: 2001- 02
-
两种剂量免疫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随访观察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急性川崎病较传统的阿司匹林(ASP)有显著疗效[1],且单剂1g/kg用药方案较分次给药(0.4g/kg,连用4天~5天)有更突出的疗效[2],但对防治后期冠状动脉病变(CAD)的效疗随访未见系统比较资料。本文对单剂1g/kg和分次给药(0.4g/kg连用4天~5天)预防川崎病CAD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芮;王莉;陈新煜 刊期: 2001- 02
-
静注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分析
1984年FurushoK首先提出在川崎病患者的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能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1],1988年Katoch提出了IVIG2g/kg比1g/Kg更有效[2]。本文分析了58名川崎病患儿在应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单用阿司匹林;IVIG1次输注加阿司匹林;IVIG分次输注加阿司匹林,其在预防冠状动脉瘤及控制临床炎症方面的差别。 资料与方法 一、 对象 1994年1月......
作者:嵇岚;王荣发;刘敏桢 刊期: 2001- 02
-
脑性瘫痪致病因素及诊断探讨
为探讨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及诊断问题,回顾性分析了50例脑瘫患儿围产期病史,详细的临床评估、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并征询家长对康复治疗意见。结果显示脑瘫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围产期窒息为主要致病因素;脑瘫以痉挛性类型为主,尤以四肢瘫为多且重;脑瘫合并语言发育障碍44%,智力迟缓32%,听力异常18%,视力异常16%,癫16%;CT或MRI检查68%异常;接受运动、针灸、作业及语言治疗的依从性分别为86%......
作者:周水珍;杨红;汪令;黄勇梅 刊期: 2001- 02
-
小儿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为进一步探讨小儿Fisher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断标准,对2054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AIP)患儿中22例小儿Fish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22例患儿均以眼肌麻痹和小脑共济失调为主征,伴有肢体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的弛缓性瘫痪,约半数以上患儿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结论:Fisher综合征是AIP一种特殊型或变异型,是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为特征的AIP。......
作者:韩燕燕;刘桂英;张云峰;孙景辉;鲁继荣 刊期: 2001- 02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前瞻性研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颅内病变,常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其后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为进一步研究HIE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加强防治措施,我院儿科对住院的HIE存活儿进行3年的跟踪随访,现将结果分析如下。资 料 及 方 法 一、 临床资料 1996年1月~1996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头颅CT证实为HIE的患儿41例,其中早产儿8例;男31例,女10例;在本院产科出生19例,外......
作者:胡夏;郑通晓;李春林;宁小荣;林毅;冯翠琴 刊期: 2001- 02
-
儿童纵隔、皮下气肿7例分析
纵隔、皮下气肿是儿科少见病症之一,容易误诊、漏诊,我院于1990年6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7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7例患儿中男5例,女2例;年龄20个月~14岁。病因: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3例,支气管异物伴感染2例,支气管肺炎1例,自发性1例。临床表现:均急性起病,伴咳嗽、气促、发热6例,3例哮喘持续状态者伴明显喘息、口周发绀、三凹征。体征:7例均有皮下捻发感,皮下气肿以颈、胸部明显,其中......
作者:周晓聪;董琳 刊期: 2001- 02
-
肝豆状核变性16例误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其发病率为6~10/100万,但临床并不少见。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本文报告16例误诊教训,以为鉴戒。 临床资料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发病年龄8岁~15岁。其中1例有肝病家族史,均无明确肝豆状核变性家族史。首次就诊时间短6天,长4年,发病至确诊时间为2个月~4年。主要症状和体征:以肝脏损害为首发者7例,表现为腹胀、腹水6例(其中伴下肢浮肿4例,发热、......
作者:楚海峰;郭君;周清;宫玉敏 刊期: 2001- 02
动态资讯
- 1 小剂量依托红霉素对哮喘患儿痰液中性粒细胞及血清白介素-8、白介素-17的影响
- 2 小脑性缄默与儿童髓母细胞瘤
- 3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内镜特点及治疗
- 4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
- 5 ras基因与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关系研究
- 6 2007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试题(Ⅱ类学分)
- 7 小儿隐性结核感染佳治疗方案探讨
- 8 感染性疾病时检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临床意义
- 9 2007年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国际论坛纪要
- 10 胱硫醚β合成酶/硫化氢体系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表达及锌原卟啉对其的影响
- 11 早产儿血浆和红细胞中叶酸状况的初步观察
- 12 新发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重症儿童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 13 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1例报告
- 14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 15 STK11致病基因突变致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家系分析
- 16 TCIGR1基因新发插入突变致幼儿型石骨症1例报告
- 17 丙基硫氧嘧啶致儿童继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18 Na+-牛磺酸转运体基因在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 19 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法洛四联症相关性的 meta分析
- 2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时术前机械通气治疗评价